基層強則國家強,基層安則天下安。2024年以來,山西省呂梁市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堅持黨建引領,聚焦基層治理難點,積極探索矛盾化解與基層治理的新路徑,推動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,為建設平安呂梁、法治呂梁筑牢了堅實根基。
“一站式”調解:跑出矛盾化解的“呂梁速度”
“來這里解決問題既快捷又舒心,工作人員都非常專業(yè),給出的處理結果很令人信服。”在文水縣一站式多元調解中心處理完一起交通事故糾紛后,當事人滿意地說。
治國安邦,重在基層。近年來,呂梁市將“一站式”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,印發(fā)了《呂梁市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積極構建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工作體系的實施方案》,明確工作任務,細化任務分工。在調解中心統(tǒng)一設置醒目標識,科學劃分功能區(qū)域,集接待服務、調解受理、專用調解庭等功能室于一體,實現了集約化管理,讓群眾走進一扇門就能解決所有事。
圍繞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的高效運行,呂梁市在市縣鄉(xiāng)三級建立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,對各類重大矛盾糾紛事項實行集體研判,確保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到位。同時,建立考評問責機制,對矛盾糾紛問題未及時化解的縣、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(社區(qū))和單位進行約談、掛牌督辦等,責令限期整改。推動矛盾糾紛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攬子解決”,確保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(zhèn)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為了充實調解力量,呂梁市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進機制,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、招聘專職調解員等方式,不斷壯大調解隊伍。還持續(xù)加強對調解員的培訓,提升其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調解技巧,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、解決在萌芽狀態(tài)。
截至目前,全市縣鄉(xiāng)兩級“一站式”調解中心實現全覆蓋,已受理矛盾糾紛21144件,成功化解18151件,化解率高達85.84%。
多元解紛:彰顯制度創(chuàng)新的“呂梁智慧”
“案件進入訴前調解程序時,根據當事人申請,我們及時組織雙方啟動訴前鑒定程序。但面對25000元的鑒定費用,雙方當事人態(tài)度出現緩和,我們應找準機會指導調解員再次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。”2024年5月,在文水縣人民法院,法官們通過“訴前調解+訴前鑒定”模式為一起鄰里糾紛尋求調解思路,最終僅用時12天便成功化解了積怨三年的矛盾。
“訴前調解+訴前鑒定”的熟練運用,是呂梁市構建多元解紛機制的一個縮影。面對社會發(fā)展帶來的矛盾糾紛種類復雜、涉及利益多元且亟需有效解決的實際,呂梁市堅持多點發(fā)力,整合社會各方力量,構建了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司法調解、行業(yè)性專業(yè)性調解相結合的多元化解機制,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“楓橋式工作法”。并持續(xù)深化“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‘楓橋經驗’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助力轉型發(fā)展”專項行動,制定下發(fā)了實施方案,明確排查重點,實行重點矛盾糾紛排查“五個一”工作制度。印發(fā)了《加強村居(社區(qū))法律顧問調解工作的意見》,把村居(社區(qū))法律顧問充實到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擔任調委會副主任,指導調解工作。
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導下,全市各縣(市、區(qū))廣泛吸納網格員、基層干部、綜治信息員、平安志愿者以及退休政法干警、律師、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等加入調解員隊伍,充實多元調解力量,織密“大調解”網絡體系,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。全市先后建成人民調解組織2600余個,擁有調解員6700余名,覆蓋鄉(xiāng)村、社區(qū)和多個行業(yè)領域。這些調解組織和調解員活躍在基層一線,及時發(fā)現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,維護社會和諧穩(wěn)定。累計已排查矛盾糾紛30248件,化解29068件,化解率96.10%。
汾陽市在學習實踐“楓橋經驗”的過程中探索形成了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。選聘出7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組成法律咨詢專家委員會,負責評查化解黨委政府交辦的重大信訪積案及涉法涉訴信訪積案,并提出法律意見。汾陽市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王瀚東總結稱,此模式可及時發(fā)現問題并組織專業(yè)力量提供指導,降低風險隱患。
此外,呂梁市為提升調解效率,推動各縣(市、區(qū))將人民調解組織工作經費、以案定補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,將調解員的最低生活補貼、以案定補等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,實現調解經費全覆蓋,保障調解員隊伍穩(wěn)定與作用發(fā)揮。
“三治融合”:打造基層治理的“呂梁樣本”
梧桐鎮(zhèn)是孝義市的工業(yè)重鎮(zhèn),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,轄區(qū)內有七大煤焦集團。該鎮(zhèn)積極構建以黨建引領、自治法治德治“三治融合”為核心的基層治理模式,以“1+10”綜治體系明確黨委責任,整合綜治、司法、信訪、公安、檢察等多部門力量,形成了“五位一體”的辦公模式,實現了資源共享、協(xié)同聯動,提升矛盾化解效率。此外,創(chuàng)新“網格化管理”與“片村聯調”機制,劃分網格,配備網格員收集信息、排查糾紛,并聯合相鄰村莊解決跨村矛盾,促進資源共享與優(yōu)勢互補。
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是預防化解社會風險、創(chuàng)新基層社會治理、促進社會平安和諧的重要法寶。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將“楓橋經驗”的落地生根作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重要抓手,大力弘揚“四下基層”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、預警、防范、處置、引導的全周期鏈條,切實做到預防在前、調解優(yōu)先、運用法治、就地解決。
在離石區(qū)盛地社區(qū),“無訟社區(qū)”示范點的創(chuàng)建成為了“三治融合”的生動實踐。社區(qū)以黨建聯建為引領,聯合市區(qū)兩級法院,搭建共聯、共建、共治、共享平臺,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。社區(qū)還成立了“法律服務隊”,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、法律援助等服務,引導居民依法維權。
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(yǎng)工程是呂梁市大力實施的又一項基層治理工程,通過開展法律培訓、法律宣傳等活動,提升基層群眾的法治意識,引導群眾依法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,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。同時,積極總結推廣基層的好做法、好經驗,以典型示范引領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實踐創(chuàng)新,先后選樹了23個基層政法單位、行業(yè)部門、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、村(社區(qū))、調解委員會等各領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先進典型,下發(fā)了《關于對全市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先進典型的表揚決定》,推動各縣(市、區(qū))、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典型的創(chuàng)新做法,繼續(xù)堅持好、發(fā)展好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進一步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,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呂梁、法治呂梁。
“楓橋經驗”是社會治理智慧與基層創(chuàng)新實踐的結晶。從“一站式”調解、多元解紛、“三治融合”到“無訟社區(qū)”的創(chuàng)建,呂梁市扎實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。站在新起點,呂梁市將持續(xù)貫徹“楓橋經驗”精神,提升治理能力,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。(譚軒文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