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。黨員干部的品德修養(yǎng),特別是為政之德,是立身之本、從政之基、治事之要。新時代新征程上,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,黨員干部當以“日日精進”的自覺、“如履薄冰”的清醒,將修政德作為必修課、終身課,做到以德鑄魂、以德潤行、以德固本,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挺膺擔當?shù)木势隆?/p>
以明大德鑄魂立身,把牢政治方向。種樹者必培其根,種德者必養(yǎng)其心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政德觀,首先體現(xiàn)為堅定的政治信仰。從“砍頭不要緊,只要主義真”的夏明翰,到“不治服風沙,就讓它把我埋掉”的谷文昌,一代代共產(chǎn)黨人用行動詮釋了“心中有信仰,腳下有力量”。新形勢下加強政德建設(shè),應當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主線。健全常態(tài)化理論學習機制,用好中心組學習、“三會一課”等載體,持續(xù)鞏固主題教育成果,推動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入腦入心。常態(tài)化開展“政治體檢”,通過黨性分析、過好“政治生日”等機制,重點消除知行脫節(jié)、表里不一的“偽忠誠”、理想信念的“口號化”,引導黨員干部始終心懷“國之大者”,在大是大非前旗幟鮮明,在風浪考驗中立住腳跟。
以守公德立心處世,厚植為民情懷。守公德絕非抽象概念,而是體現(xiàn)在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事的點滴中?,F(xiàn)實中,少數(shù)干部重表態(tài)輕落實、重“痕跡”輕實效,表面看是作風問題,實則折射出政德修養(yǎng)的偏差。樹牢公德,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,把中央八項規(guī)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融入一言一行,以優(yōu)良作風更加有力有效服務群眾推動發(fā)展,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切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。要健全實績評價體系,將基層治理、信訪維穩(wěn)等一線實踐作為政德考核“試金石”,既看發(fā)展成果,更看民生改善,既聽上級評價,更重群眾口碑,讓黨員干部在進千家門、解百姓難中端正為民初心。
以嚴私德修身固本,筑牢自律防線。私德絕非“小事小節(jié)”,黨員干部的每一次抉擇都映照著黨性、原則與人格。不少違紀違法案例表明,一些干部最初也是“好苗子”,卻因放松自我約束,最終陷入腐化深淵。私德不修,猶如大廈基石松動,終將傾覆。因此,必須筑牢私德防線,時刻繃緊紀律規(guī)矩之弦、常懷律己之心,把住小節(jié)、嚴守底線,防止“溫水煮青蛙”式的腐蝕,自覺凈化社交圈、生活圈、朋友圈,做到慎獨慎微、慎始慎終。要深刻汲取反面教訓,常以“反面典型”為鑒,從他人的錯誤中警醒自己,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。同時,私德建設(shè)還需制度護航,要健全談心談話、提醒函詢、批評教育等制度,對黨員干部身上出現(xiàn)的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早打招呼、及時提醒,防止“小管涌”淪為“大塌方”。
(作者:袁鴻渝)
